上周,央行显著加大了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操作量。一周时间内,央行就向市场净投放11226.1亿元基础货币。然而,资本巿场的反应依然波澜不惊,背后原因如何?
我们再结合7月的货币数据看一看。央行最新数据显示,7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03.31万亿元,同比增长6.3%;狭义货币(M1)余额63.23万亿元,同比下降6.6%;前七个月净投放现金5396亿元。在今年前7个月净投放不到5400亿元的情况下,上周仅一周的净投放就超过万亿元,是比较夸张的。
当然,前7个月的货币是有收有放,而上周虽然大额净投放,但后期也可能会进行回收,所以最终依然会算加减法。最关键的,即便是这样的大额净投放,资金也未必会从银行体系里流出。今年7月末,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94.92万亿元,同比增长6.3%。仔细算一下,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.66万亿元,而这段时间净投放只有5400亿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大量的社会金融资产和活跃流动性变成了银行存款。与之对应的,则是7月末可用于投资的M1余额,同比下降了6.6%,而相比今年年初的69万亿元,现在的63万亿元也下降了不少。
因此正规线上配资平台,即便央行一周净投放上万亿元,也更可能会流向两个领域:一是变成银行存款,二是变成国债投资,而这两个领域,其实在银行体系内“空转”。如若不信,可以看看贷款数据,截至今年7月末,人民币贷款余额251万亿元,前七个月新增贷款只有13万亿元,去年12月一个月的新增贷款就是22万亿元。稍作比较就能看出问题。
说到底,将钱“有效”地用起来,才能解决经济增长的痛点和堵点。目前,整个社会对于“用钱”过于敏感,就是因为预期不明。这种预期,光靠“说”是没用的,要眼见为实。
那么,预期和信心表现最明显的市场在哪里?就在资本市场,而要让资本市场成为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就必须让它有明显的起色,这样才能给投资者信心。
因此,让资本市场的交投适度活跃,让有前瞻性、引领性的景气板块活跃起来,就能吸引流动性,从而增强资本市场反哺实体经济的作用,把钱用在刀刃上。